歐洲央行迎來最後降息大戲?
歐洲央行迎來最後降息大戲?
未來恐掀快速寬鬆浪潮,地緣政治風險加劇歐元區挑戰!

歐盟制衡?美國主導?
歐洲央行將於本週四(12/12)舉行今年最後一次會議,預計降息25個基點,並設定2025年的政策指導方針。
近期,歐元區通膨率從10月的2%升至11月的2.3%,而經濟增長仍低迷,第三季度僅達0.4%。首席經濟學家Sylvain Broyer認為短期內通膨可控,但建議多觀望勞動成本走勢。多項預測顯示,歐洲央行將在2025年的每次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,將利率降至1.5%,同時地緣政治風險也加劇不確定性,特別是川普重返白宮可能引發的政策影響。ING專家Carsten Brzeski指出德國與法國的政治不穩定正阻礙增長,而美國的減稅與放鬆管制可能吸引歐洲資金,進一步削弱歐元區經濟。此外,南歐國家的旅遊業復甦為2025年經濟提供支撐,但貿易戰仍構成潛在挑戰。
"美國優先"對歐盟影響
川普的「美國優先」政策對歐盟經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貿易、資本流動和地緣政治等方面。
首先,川普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對歐盟造成直接壓力,尤其是對歐盟輸美產品加徵關稅或威脅採取其他貿易限制措施,以汽車等依賴美國市場的行業影響尤為顯著。其次,川普的減稅和放鬆管制政策吸引了全球資本流向美國,對歐洲投資資金的外流構成威脅,削弱了歐元區經濟的增長動力。地緣政治方面,川普政策的單邊主義削弱了跨大西洋關係,使歐盟在國際議題上更加孤立。例如,美國退出《巴黎協定》和削弱北約支持,讓歐盟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區域安全方面面臨更大的壓力,進一步影響經濟穩定性。
我們怎麼看?
雖然歐洲央行的政策決策正處於多重挑戰的交匯點,同時也須面對"美國優先"帶來的挑戰,但歐盟並非全無優勢。南歐的旅遊業復甦為區域經濟提供了潛在的支持,同時儲蓄和實際收入增長將會在2025年帶來積極影響。關鍵在於,歐洲需要更積極的結構性改革以及統一應對外部挑戰的策略,以減少對外資和單一市場的依賴,提升內部增長韌性。如何平衡美國壓力與內部挑戰,將決定未來歐元區的長期競爭力。
我是Chris,我來自練財。